本週芭樂談樂生,巷仔口談核廢;上週末反核遊行佔領凱道,下週輪到樂生青年!
暨南人類所的邱韻芳透過「樂生劫運V.2」紀錄片,和大家一起回顧樂生的血淚史,交通建設和古蹟保存不是零和對立,就和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也非無法共存,這些爭論中,我們莫忘回到「人」的立場。
http://guavanthropology.tw/article/4365
為壯大反核聲勢,本週的巷仔口大事,是關於核四與苦難,由中山大學的王宏仁執筆[核電生死簿:苦難的分佈]。
他認為,自然災難確實沒有長眼睛來區別藍綠、階級、族群、性別,但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社會制度與結構,卻讓自然災難長了眼睛,讓天災沿著這些社會類別而創造了不同人群的苦難根源。
原來所謂的[天眼]其實就是[社會之眼]。
http://twstreetcorner.org/2013/03/10/核電生死簿:苦難的分佈/